近日,据“Army Recognition”网站证实万隆优配,美军在参与“雷霆对抗25-2”军演期间,首次将F-35A隐形战斗机部署至菲律宾,这标志着美空军在该地区军事存在的新一轮升级。同时,隶属于美国空军第85测试中队的F-15EX也首次进驻日本冲绳嘉手纳基地。两款先进战机分别落位南北两个战略要点,其背后,是美军围绕“第一岛链”展开的两场大规模联合军演,释放出强烈的战略信号。
自2023年起,美国与菲律宾恢复中断三十年的“雷霆对抗”系列演习,并确定每年4月和7月各举行一次。此次F-35A借军演之机进入菲律宾,已不再是单纯的演训任务,而是对其前沿部署能力的实战演练。由于菲律宾空军自身实力有限,最先进战机不过是韩国出口的FA-50轻型战斗机,因此美方实际上是在测试如何借助菲律宾“前进基地”完成高强度作战支援。在美军空中加油与预警体系的支撑下,F-16、F-22A再到如今的F-35A逐步接棒进入,显示出美方对菲律宾地理位置作为“跳板”的高度重视。
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万隆优配,本轮“雷霆对抗25-2”演习的主战区域被安排在菲律宾吕宋岛,意图十分明显——这里距离台湾仅隔一个巴士海峡,美军毫不遮掩地进行“向北出击”的预演。
与此同时,美军也在其驻日军事存在上做出调整。原先部署在嘉手纳基地的48架F-15C/D因机龄老化,于2022年被全部撤回美国本土。由于F-22A生产数量远未达到当初设想的规模,无法承担常驻任务,美军转而采用“轮换部署”策略维持战力。这次F-15EX首次现身嘉手纳,既是一次适应性测试,也是在为其未来常驻做铺垫。F-15EX被认为是美军新一代重型战斗机中的“性价比之选”,作战能力上堪比中国空军的歼-16,其部署无疑是美方强化第一岛链空中防御的关键一步。
围绕F-15EX的部署,美军同时启动了一场筹备三年、耗资逾5亿美元、动用近300架各型战机的超大型军演——“部队重返太平洋”演习。此次演习模拟印太地区突发大规模冲突,重点演练在遭受远程导弹打击的极端情境下,如何通过“敏捷作战”方式维持战斗机群的持续运转能力,换句话说,就是一旦前沿基地被重创,美军后方如何接力维持前线空战的体系运作。
这一切操作,凸显了美军对第一、第二岛链作战形态的深度研究,也展现出其“多节点、多方向”部署能力的再升级。从嘉手纳到吕宋万隆优配,从F-35A到F-15EX,美国空军正在以实际行动打造一张封锁中国的空中网络,并为可能的高烈度冲突预留战术余地。
反观国内,尽管近年来国产战机研发取得长足进步,歼-20逐渐成为主力,运油-20也开始服役,但在整体体系的成熟度与规模体量上,与美军相比依旧有较大差距。以隐身战斗机为例,美国空军与海军的F-35已部署超过800架,而我国的歼-20真正实现大批量列装时间尚不足十年。中美在加油机、预警机、卫星导航等“体系要素”上的差距,也决定了中方在持续高强度作战中的应变能力仍有待提升。
尤其是在对“第二岛链”的穿透作战方面,虽然当前不少观点对突破第一岛链信心十足,但从实战角度分析,现代大型军事基地在受到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攻击后,并不容易彻底瘫痪。美军在冷战时期积累的大量作战经验与配套装备,依旧在支撑其在亚太地区进行大规模调度的能力。一旦上百架F-22A、F-35A由后方起飞,在辅助飞机和空中平台的配合下,对我方形成战术压迫,局势极可能陷入复杂对峙。
至于为何美军并未在菲律宾大规模进驻作战单位,而是选择以“前进支点”的方式部署F-35A,背后逻辑也不难理解。南海有山东舰常驻,菲律宾岛屿机场基本建设完毕,反而相比冲绳、关岛等核心据点,更容易遭到中方的强力反制。因此,美军对菲律宾的定位,仍是“弹性战场”中的机动节点,而非空军主力的长期基地。
未来5年,将是中美空军力量此消彼长的关键窗口期。我国歼-20系列若能持续扩编,歼-35、歼-20A、歼-20S等新型号陆续上阵,055型驱逐舰与福建舰形成稳定战斗群体系,同时空警-3000、歼-36等下一代装备顺利入列,那么届时即便无法全面抗衡美军全球部署能力,在东亚战区实现战略主动仍大有可能。
美军的家底固然厚实,体系化优势仍在,但其下一代战机项目推进迟缓,“技术换代”难言顺利。反观中国空军,正处于厚积薄发阶段,若能维持当前的产业节奏和战术探索万隆优配,未来在印太区域争夺中,将不再只是“跟随者”角色,而有望成为具有实质性牵制能力的强力一极。
博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